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佳元的画

小儿子的铅笔素描画令我赞叹、惊喜!

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回想去年此时

        2010年的学校学年总算是落幕了。回想这一整年紧凑的生活,充满压力的小儿子终于可以松懈一个月,休息充电了。
        小儿子是一个不能轻易适应环境的孩子。曾经经历了从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时面对难于适应环境的状况,因此自从他考完UPSR后就开始担心,开始假设种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和我可以做的反应。
        从他九岁开始我就常常带他到现在就读的校园溜达,以熟悉环境和鼓励他努力学习,期待上中学的路。足迹曾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食堂、洗手间、亭子、草场、球场、礼堂、药草园。。。。。。
        他是一个天聪不高,甚至有轻微的自闭,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求学和自侓的孩子。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里,他都凭着日夜努力不懈的苦读,而最终考取优良的成绩,也成功考入他梦寐以求的中学就读。
        2009年的十一月末,他原本以兴奋和快乐的心情到中学报到新生熟悉班。在天生生理上的缺陷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况下,他去到一个他认为陌生的环境。。。。。。
        三年级开始,他就在读书环境清静的精英班和相同的同班同学一直到六年级。他没想到班上没有他熟悉的面孔和朋友。
        他的情绪跌到了谷底,也因为他的耳朵是天生不能隔音,听到班上同学的戏耍吵闹声再加上害怕和极度的不安让他心慌了!
        他没有办法自控和克服不安的心境。
        新生熟悉班的第一个星期里,他的生活程序全乱七八糟。他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因为头疼而吃喝不下,也睡不好,每天晚上都在发恶梦。
        自从UPSR考试以后,他就已经开始读初一的课本,因为他知道他天资不足,害怕追不上程度。在睡不好加上失去安全感让他情绪很坏,每晚自习读书时间只会对着书本流泪。那时的我,实在很担心。
        我尝试和他沟通、试图走入他的内心世界。谈了很多,也尽量让他明白他还有很多可行、可选择的路,他都没有办法放松。
        后来我建议向校方申请调班,调往和我的小表弟同班。至少有一个他熟悉的亲人和他同班,他的情绪问题应该可以改善和安抚好。
        学校的副校长接见了我,大家诚恳的谈了半小时,副校长仁慈的批准了换班的申请。小儿子克服了那一个难关而后能继续以快乐和勤奋的心情求学。
        这一学年圆满结束了,我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带这个孩子让我经历了太多,也成长了不少,更在育儿路上学会了更多的应变能力。
        学无止境,愿与有缘人共勉之。  

适应校园生活后的小儿子快乐的参与活动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昨日不再



刻意的,要把你忘记
把你遗留的一切都丢弃
你最后留下的笔迹也舍弃

昨夜,孤独的夜晚
在我忧郁的梦中
你来了
带着淡淡的、依稀的笑容

相对无言
挥不去
忘不了
是心底深埋的情意

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
一个心灵不相通的距离
没有期待
没有希望

风依旧在吹
树叶仍飘落
属于你的那一片落叶
却早已随风飘逝
空留下冰凉的心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小儿子成功的秘诀 -- 坚持苦读

最容易的事是坚持,
最困难的事也是坚持。
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
人人都能做到;
困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
终究只是少数人。
成功在于坚持,
这是一个简单的秘诀。

每个人都有特长,
找出你的特长,
发挥你自己的特长,
最后,你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中草药--医治口腔溃疡/强化免疫力

黄耆     20g
枸杞    15g
红棗    15g
2 大碗水以小火熬煮,浓淡不拘。如果嫌麻烦,也可以一次熬7天份,放冰箱冷藏备用。
黄耆可补气补虚,枸杞可补阳滋肾,红棗可补气健脾。经常服用可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服用此汤水合并西药免疫调节剂来治疗,不但治疗时间缩短,也大大降低复发率。

大儿子从十岁开始爱上打篮球,时常在户外活动,因此常感觉身体燥热。加上爱吃Laksa、煎炸的食物、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ulcer)!
这么多年来常常看医生吃药,但每次好了不久又复发。有一次朋友给了我这药方,放了很久都没有去试。上两个月在日记本里偶尔看到这药方,心想儿子的口腔溃疡又发作了而且就要考试了,煲来试试无妨吧?结果喝了三天就好了!到今天都没有复发。
现在我的冰箱常备此汤水,我们当它是冰冻凉茶!如果你有需要不妨一试。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不寐之夜

午夜醒来
书房的灯还亮着
在全家已酣睡之时刻
是我那即将应考的大儿子
挑灯夜读

书中,字里行间
画满了五彩的记号
散乱的课本、笔记、作业
摆放在书桌上。。。


寂静的午夜时分
一个真正读书的好时光
孩子把全副精神沉潛在书海里
漠视四周世界
专心致志吞噬课本的知识

今时今日    
读书目的和意义
应该是增加知识、培养品德
读书态度
贵乎认真踏实、尽力就好
成绩的成败  没有保证
只求问心无愧

孩子是长大了
然而
只要他一天在我身边
我仍然愿意陪读
他读书,我看书、涂涂写写。。。。
乐在其中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谈读书、谈阅读

    在一份旧报章上看到一句经典话语“要让孩子的学业上轨道,就要生活有规律,要有固定的读书习惯
我的两个孩子都爱看书、爱阅读。
朋友、亲人爱问我,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我总轻描淡写的说,买书给他们,陪他们一起看。这也称为陪读吧!
我不敢说太多,因为我知道他们只是随口问问,我也怕别人说我在炫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还没成年,我不知他们是否会出人头地,我的教育方式是否成功。
今天,我知道,至少我的孩子的学业是上轨道的。
从小,我陪在外公的身边。外公是家族中由中国来南洋的先锋,之后的亲戚才接二连三的移居过来这里生活、开枝散叶。
外公是一个知书识理的人。
生活在农村菜园里,我们家还是有着浓厚的读书风气。外公每天到中央市场去卖菜,但是在回家时一定会买至少一份报章,有时还有一些书刊杂志。
上一代的人有读书习惯,下一代受到环境的熏染,自会喜爱阅读而或许能够成为饱学之士。我喜欢跟着外公看报纸、杂志,谈天说地,听他说中国唐山,乡下的故事。外公甚至还让我看他从中国带来的的地契、钱币。
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家是很少开电视的。我的丈夫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常常不在家。每天傍晚,我们在我父母的家用过晚餐后就回家。我做家务事时,孩子就在客厅玩lego积木、玩具。大约八时我们回房间看书直到上床睡觉才把书收拾好。
当年还没上学的孩子,看的是百科全书、老夫子、小叮噹。。。。认识的字词都很有限的他们,看的多数是图片和漫画。
我不常唸故事给他们听,因为我也在看书,不喜欢被打扰。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能够自动自发的看书、读书,不需要依赖别人的督促,也能独立思考。这对后来的写作文上有巨大的帮助。
良好的看书习惯养成了,后期的读书生涯自然轻松愉快多了。
教育孩子,若能以身作则,实行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果。
培养好阅读的兴趣,在学业上方能顺利完成和获得美好亮丽的成绩!
                198883岁的外公和大舅一家人在惠州西湖留影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大舅母、大舅和香港大学的表弟表妹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牵手

日落余晖的傍晚
晚霞把彩色的柔光洒在海面
海风轻吻我的面颊   在我耳边低语
浪漫地认识你  认识我

走过风    走过雨
走过黑暗  走过光明
我们选择了彼此
牵手走过青春岁月

越过山    越过水
越过困境  越过哀伤
我们拥有了彼此
牵手越过灰暗岁月

婚姻的爱情悄然转变为亲情
溶入了彼此的生命
孩子长大了   我们老了
牵手拥抱温馨生活

感谢岁月  感谢生活
相辅相成来到中年
烂漫又深情  相依相伴
牵手走向黄昏岁月







11月4日是我的生日,也是结婚18周年纪念日。
没有计划特别的庆祝会,只写一首诗篇祝贺。
希望大家捧场,乐一乐!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陪伴孩子成长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我享受亲子乐,我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段喜怒哀乐,而这一切丰富了我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从大约十岁开始就迈向发育的青春期。这时期的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心里也总觉得怪怪的。“成长”对于半大不小的孩子来说是青涩的,朦懂而且充满期待的。

对于儿子的成长,我要求自己陪着他们一起走。很幸运的,儿子们在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的补导老师给全体四年级的学生上了几堂配合他们那个年纪,关于成长,发育和性教育的课。

大儿子回来也很仔细的详述老师教导了什么,我再补充一些他所不清楚的事情。我也到书局去找合适他看,有关成长的书。

我也像其他妈妈一样担心儿子长不高,尤其是大儿子。

从小他就比同年龄的小朋友矮小。很自然的我就听从朋友的建议,找些偏方,草药让他服用。现在回想觉得自己真的很无知!

他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是满心期待。听到班上的朋友说他们有什么变化了,回家赶快问我怎么他还没有这些现象。怎么同学们都长高了而自己每天排队都站在最前面。

有时突然会问我:“妈咪,您看我的胳肢窝是不是开始出现长毛的细孔了?某某同学的已经长得很长了。”

“妈咪,某某同学好象有喉结了。”

“妈咪,某某同学的音调变了呢!”

其实,每个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只有一次。现代父母真的不应该让自己忙碌得没有时间去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适时的鼓励,帮助和给予正确的观念可以让孩子轻易的渡过成长中的不安,也可以让你将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价值观,取捨和抉择都不同。我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之前是父母的责任去关爱他们,教导他们,扶助和陪伴他们成长。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寂寞的童年和彷徨的青春期。我不要我的孩子在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时所得到的却是过剩的物质享受,佣人的照顾,补习老师的督促和司机的接送。

相同的,在我年老而他们成年时,我也需要孩子腾出一点时间回家陪伴父母,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孩子年幼时,在成长的陪伴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爱与接纳,将来他们也能够投注时间给老人和孩子,以行动来表达心中的爱。

陪伴的爱是看不见的,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

罗马书第十四章17节:天主的国并不在於吃喝,而在於义德、平安以及圣神内的喜乐。


刊登于2008年第51期《路》双月刊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十一月的爱

属于我的十一月是充满喜悦的
我的生日
结婚纪念日
大儿子的生日
啊!喜庆的日子
让我欢欣、让我温暖

一个乐观、幸福的小女人
回顾往事
我的生命中
只有爱
我只记取爱

我爱我的家人
我爱我的亲人
我爱我的朋友们
我也爱、思念我的故人

爱人不需期待回报
不一定要拥有
爱要有舍才有得
真爱一个人
会为他的幸福而幸福
也会为他的快乐而快乐

我的心
因为有爱
  而  
幸福、快乐
 爱是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