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恩于天主给了我两个全然不同的儿子,又让我替亲人看顾了一个儿子而且在学校假期和周末多带一个侄儿。
记得有一次我带了这四个男孩去电影院看戏,开场前我们到附近的杂货店买零食。听话而感情好的他们互相商量并各自买了不同的食物准备一起分享。老板看了对我说,妳真有福气,竟有四个听话的儿子。听了,心里真高兴!
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遗传基因,但是很多良好的行为和品德却是后天能培养的。我深信环境能够造就人品。
也许因为从我大概20岁起,我的母亲就在家里替亲友看顾孩子而让我一直有机会和孩子们相处,这造成我很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些经验让我在自己的孩子成长的路途上走得轻松愉快。
小学一年级参加了一次的华语演讲比赛就拿了个冠军回来!他不喜欢老师们所给的压力,因此而在演讲生涯中放了个句点。中学活动的无数次舞台经验,让他看透了舞台前后的生活点滴和细节,也让他决定演艺生涯不是他的人生主题。这认同了我的观点,认同那只可以是生活的点缀和娱乐活动。
对学校的课业,他真的可以做到“我上课认真、专心听课,会了就放一边、不死背、不勉强”。下课后的时间,他开电脑、打球、弹琴、吉他、音乐、电影。。。。。不去补习班。生活充实、轻松快乐,考试成绩不会特好,却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就如他曾经承诺的。
小儿子曾经是天生有些少缺陷的人。靠努力、靠后天栽培、重复练习而成功克服自我的孩子。他的努力有血有泪,别人看不到而只看到他的结果和成就!陪他一路走来的我,虽然流了很多泪却感动于他的毅力和努力,欣慰他的成功。
在我小时候,我听过老师说,如果别人读一次就会而你不会,那么读三次、五次甚至十次,你最后一定会。我用同样的话告诉小儿子。我说,哥哥读一次就会,你就读十次吧!重要的是你会了,比哥哥会得更透彻,更不会忘记!
从他幼稚园大班下半年开始我就放弃自己的事业陪伴着他,做他的后备、做他的援助,支持他并和他同行。从背十个生字只会两个开始,不放弃,只有鼓励和陪伴。我不是合格的老师,只好把考试当成一个指导方针。低年级考试大多从课本、作业和功课出题,我把这些全输入电脑。做完,改正,不会?再影印一份,重做,再改正直到滚瓜烂熟。基础一点一滴的建稳了,后来的路就不再感觉苦哈哈了。习惯了,接受了,自然就会从苦中作乐了。
现在在中学的小儿子,功课成绩果然比哥哥强,这就是努力的成果了。基础打好了,小儿子也开始了他的课业之外的活动了。踢足球、空手道、画画、书艺、辩论赛。。。,这些虽然起步比别人迟却也乐在其中。
小表弟是姑婆的外孙儿,和我的小儿子同年。我一直都很疼爱他,把他当成是我的另一个儿子。他的家境富裕,物质上他什么都不缺,甚至过剩。他很羡慕我的儿子能时刻和母亲相处,在他大约八岁时曾偷偷和我的小儿子说他要和他交换妈妈,害得单纯的小儿子哭得凄凄惨惨。
他的父母亲在他八个月大时领养了他。之后就在白天交给我的母亲照顾,因此可以说是跟着我们长大。从一年级开始,他和小儿子同一所学校。放学后就跟随我的儿子回家,吃饭、洗澡、做功课、读书,甚至在学校假期也跟着我们。
他是一个幸运而聪明的孩子。他的生活环境让他不肯努力读书,是那类考试能够及格就好的孩子。他的父母在晚上回家后、周末和假日带着他四处活动、玩乐。他是一个乐天知命、朋友满天下的孩子。
侄儿是我弟弟的孩子,也是我父母唯一的内孙。他的妈妈是土族。在郊外乡村生活的侄儿,在耳濡目染之下,性情和我们相去甚远。也许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他是单纯的、天真的、快乐的。
生活在没有人讲华语的环境中,他的华文表达能力差强人意,造成他不敢发言,朋友也不多,是个可怜的孩子! 在他母亲的家族里,他是个外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他格格不入,自卑得不敢参与我儿子的一些活动。
明年将升中学的侄儿也许会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只在假期回家。弟弟希望我能替他看管这唯一的儿子。我很矛盾,害怕没有能力把这重任做好,十多岁的青少年正是叛逆期,不容易啊!
再说,我倒希望能有个女孩可以跟随我。
时光一年一年的流逝,和这几个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是快乐的、温馨的。
真的很不捨得让他们长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